2024年11月28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组织召开了中国-非洲-海合会国家转型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合作研讨会。来自中国、非洲、中东和欧洲的多个地区、国家的专家围绕矿产资源价值链分析、ESG、转型矿产资源开发合作、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合作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战略院)专家受邀出席研讨会,并作报告。
战略院常务副院长葛建平和助理研究员李孥基于全球矿产数据对中国-非洲-海合会国家在转型矿产领域的合作进行重点梳理,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各自矿产资源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的特征和差异性,指出中国、非洲和海合会国家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建议通过完善高层对话机制、建立产业共同体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全球能源资源话语研究部主任何春艳分析了美国政府机构、媒体、企业和协会在关键矿产议题上的话语体系演化过程,并针对性提出了中国、非洲和海合会国家的应对策略。
参与本次研讨会的专家还包括Southern Africa Resource Watch (SARW)执行主任Claude Kabemba、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 (KAPSARC)研究员陈冬梅、Southern Transitions创始人Gaylor Montmasson-Clair和国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刘毅。
Southern Africa Resource Watch (SARW)执行主任Claude Kabemba表示,非洲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非洲采矿业正面临资源流失、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等诸多挑战。非洲国家需要在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推进企业ESG体系建设,提升非洲在矿产资源价值链中的地位,以期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正转型。
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 (KAPSARC)研究员陈冬梅以沙特阿拉伯和中国为例,介绍了海合会国家的矿产资源概况,以及风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对于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对中国-海合会国家的合作潜力和机遇进行了展望,她表示,新矿业战略将强化勘探开发技术合作,以及从矿产资源到下游产品制造的全供应链协作。
Southern Transitions创始人Gaylor Montmasson-Clair指出,为了更好地应对能源转型,发挥全球对关键矿产需求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非洲需要进一步明确其发展诉求并制定可行的政策,以推动绿色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借助政策手段、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非洲有望通过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推动结构性变革。
国复咨询公司执行董事刘毅指出,当前海外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风险包括法律、政策、融资、ESG和技术等,其中融资风险贯穿项目始终,也是中国企业出海必须要解决的挑战。他建议中国企业通过多元渠道来降低融资风险,并分享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中东地区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作的具体案例。
会议由CCETP高级分析师朱泓主持,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做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