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2024-06-14

【中国自然资源报】葛建平等:为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提供稳定资源保障



为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提供稳定资源保障

葛建平  李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的迅猛突破,推动世界各国加快算力战略布局,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发展也对算力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算力基础设施作为算力的主要载体,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基础设施,离不开以铜资源为代表的矿产资源保障。笔者认为,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铜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

算力发展对铜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作为支撑算力发展的关键材料,铜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支撑算力运行的电网设施建设,以及高速数据传输设备和高性能电子器件的制造。随着算力不断发展,铜需求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装机规模为7.1GW,1GW数据中心用铜量约6.58万吨,则数据中心建设总用铜量达46.7万吨,占全球铜消费量的1.7%,并将于2026年增长至71万吨。但是,这样的规模仅涵盖数据中心建设设备的用铜量,支撑算力运行的电网设施也存在较高的用铜需求,到2026年电网设施用铜量将达62.4万吨。数据中心和电网设施成为算力领域铜需求增长的重要来源。

高速数据传输设备及高性能电子器件制造对铜需求增长也有一定拉动作用。铜缆是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装备,铜缆高速连接为高效、高速、稳定的数据通信提供重要手段,不消耗电力,无须光电转换芯片,并且价格远低于光纤。铜缆正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成本的光模块替代解决方案,逐步应用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英伟达所推出的GB200超级芯片便使用的是铜缆连接方案,其机柜内部使用的电缆长度累计接近2英里。未来GB200超级芯片的年需求为5万台,所对应的年铜需求量约为0.43万吨。AI服务器是一类高性能电子器件,铜是AI服务器组件的重要材料。2022年~2026年,算力发展推动全球AI服务器的出货量将以10.8%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于2026年达到20万台,所对应的铜需求量约为0.1万吨。

总体来看,全球算力发展对铜的需求量将于2026年达到约134万吨,铜无疑成为全球算力发展赛道上的重要资源。

铜资源的稳定供应面临多重挑战

算力大发展对铜资源的稳定供应提出更高要求,但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高,铜资源的稳定供应面临多重挑战。

从国内来看,我国铜资源储量不足,矿体小、品位低。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探明的铜矿储量为4077.18万吨(金属量),占全球总储量的比例不足5%,且中小型矿床数量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主产铜矿平均品位小于1%。与此同时,我国铜资源存在供需错配矛盾。2022年,我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1495万吨,而铜精矿产量仅为187.4万吨,铜原矿的开发远不足以满足冶炼的需求。

从国际来看,未来全球铜资源供应将处于紧平衡状态。2022年,全球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2610万吨,产量为2570万吨。未来,受重要产区勘探难度增加、品位下滑的影响,全球铜资源供应将持续收紧。与此同时,我国铜资源进口面临来源地和运输通道的风险。铜资源分布集中且被大型矿业集团垄断,进口来源国在政治、经济及资源方面的风险会直接影响我国的进口量及进口方式,运输通道也易受到运力变化及运价波动等风险的威胁,对我国铜资源的稳定供应形成冲击。

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着力调整资源供应策略

为了有效应对我国铜资源供应所面临的挑战,需从国内国外两方面着力调整供应策略,为算力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

一方面,铜资源的国内供应要聚焦于稳健性的提升。积极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不断加大资源勘查和现有矿山深边部找矿力度,加强找矿装备建设,推动铜矿增储;培育针对低品位铜矿的创新力量,融合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优化现有选矿工艺,提高低品位铜矿的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废铜回收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管理,为回收行业提供税收优惠和研发资金,确保废铜回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建立安全可靠的铜资源战略储备体系,打造涵盖产品、产能和产地的综合性储备平台,建立完善的储备制度及规范,保障储备体系的有效运行和管理。

另一方面,铜资源的国际供应要聚焦于安全性的提升。积极参与构建多边合作机制,与有关国家开展资源开发与投资合作,在拓宽进口渠道的同时促进区域内资源共享;促进铜资源的有效流动和分配,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争取公平竞争的机会,从而促进全球铜资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推动建立国际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及时共享市场动态、资源储备及供应情况,避免市场波动和供应中断带来的风险;支持进口来源国提升勘探开发和管理水平,通过技术援助、人才培训等方式,帮助进口来源国实现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提升铜资源的安全供应能力。

 

(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葛建平、李孥)